为进一步夯实禁毒知识普及的基层渗透力,提升乡村群众的禁毒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西建大华清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禁毒护航青春梦,下乡传递健康风”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7日-18日在宁陕县渔湾村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既是顺应新时代青年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缩影,也是青年学子将理论知识融入服务社会的创新尝试。
渔湾村地处秦岭腹地宁陕县城关镇南部,距县城11公里,长安河依村而过,与石泉县两河镇共和村毗邻,是宁陕县的南大门。近年来,渔湾村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社会治安模范村、科普示范村,亦被命为全省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示范村!
实践团队围绕当地禁毒宣传工作现状,以数据驱动实践为核心,针对村民认知毒品的深度及宣传覆盖面等关键要素展开深入调研。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开展面对面访谈,细致了解村民对毒品危害的知晓程度。同时向村民发放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200余份,依托真实有效的数据对渔湾村禁毒宣传工作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分析。
实践团还邀请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举办了一场禁毒知识宣讲会。宣讲会上,实践团通过PPT讲解、案例分析,播放视频等形式,向村民讲解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的区别,毒品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严重危害。同时揭示一些看似平常却极易伪装的新型毒品,提醒大家要提高防范意识。宣讲结束后,实践团在会议厅发起了“识毒拒毒绷紧安全弦・防毒禁毒共筑幸福家”的横幅签名活动。村民们踊跃参与、积极互动,强化了仪式感拒毒承诺。现场气氛热烈活跃,展现出“人人识毒、人人防毒、人人拒毒”的浓厚氛围。
随后,渔湾村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勇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全体成员,并详细介绍了渔湾村凭借自身生态循环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重点,补短板,才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小山村,走上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路子。依托现代化建设手段,不仅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还大幅度提升了当地村民的幸福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村民涉毒的风险。同时,渔湾村加强整顿乡村的作风问题,致力于打造无毒无烟的文明乡村,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
黄支书特别强调,希望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要不断发挥出青年学子的专业优势。建议实践团成员可以考虑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赋能“无毒乡村”建设,将法制宣传教育嵌入乡村文化振兴体系,进一步挖掘禁毒宣传新模式,构建全链条禁毒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