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红沙地热能基地,第四代高温气冷堆驱动着非洲最大海水淡化集群;阿根廷卡塔马卡荒漠,中核智享的模块化反应堆与欧美设备首次实现“混血式”系统集成——这些散落在地球不同纬度的项目背后,站着一个名为“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的革新力量。
作为中国唯一聚焦核能跨界创新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该协会成立2年来已从本土智库蜕变为全球核能协作的“技术路由器”。其独创的《国际核能技术适配白皮书》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列为推荐标准,成功推动14个国家打破技术准入壁垒。“我们不做孤岛式的创新,所有专利都带‘开放接口’。”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林若曦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年会上展示的数据显示,已有23项协会注册专利通过开源模式授权海外企业二次开发,直接撬动47亿元海外市场订单。
在市场拓展层面,协会的“双核战略”正重构国际能源格局。一方面,联合中广核、国电投推出“一带一路核电服务包”,已覆盖东南亚、中东欧12国基建项目;另一方面,主导组建国际核能创新联盟(GINIA),吸引法国电力、西屋电气等39家跨国企业入驻。2024年上半年,会员单位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13%,小型堆技术出口额首次超过传统核电。
而最颠覆性的举动,当属协会创建的“核能技术跨境交易所”。这个云端平台将钍基熔盐堆设计拆解为300余个可交易单元,阿根廷工程师用锂矿开采算法换走了中国核废料处理模型——类似日均200次的数字化交易,标志着核能知识产权正式进入“拆零售卖”时代。
“未来的核能市场不分国界,只分场景。”林若曦手指着大屏上跳动的全球供需热力图说。此刻,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的英文缩写CNFIA,正在布鲁塞尔、休斯顿、开普敦的能源交易终端上高频闪烁,像一串解构与重构世界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