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精神,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了解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对外贸易学院师生组建“泥韵传承•塑梦同行”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2日期间,实践团成员先后在宝鸡市凤翔区开展了泥塑产业调研、泥塑非遗传承人访谈、泥塑制作体验等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拜访了胡深世家泥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凤翔泥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小红老师和胡深世家第六代传承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韩建斌老师。胡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泥塑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制作工艺,生动地讲述了泥塑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韩老师作为泥塑工艺年轻一代传承人,深知要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必须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连接点。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一套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联名款文创产品,成功让传统泥塑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接着,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泥塑的勾线上色工艺过程。这次亲身体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对泥塑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忘的学习机会,使实践团成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丰富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其次,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凤翔县非遗文化馆,馆内每一件展品都独具匠心,细节之处尽显匠人的精湛技艺。这些非遗作品不仅展示了凤翔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馆非遗保护部的李女士给实践团成员讲解到,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并代代相传。同时表示,在党的坚强领导与深切关怀下,文化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班等,使广大的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投身于传承与创新活动中,传授技艺,普及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六营村村委会,与村委副主任刘小兰进行了深入交流。刘主任详细介绍了泥塑村近年来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的具体规划,使实践团成员对泥塑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泥塑村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进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青春热烈而恣意,连绵的阴雨天气没有磨灭实践团成员的热情,这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泥塑艺术的创作过程,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实际行动,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让凤翔泥塑文化的美继续绽放光彩。